欢迎访问pg电子模拟器 咨询热线:400-123-4567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邮箱:admin@polaiboer.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行业资讯

常用景观设计规范十篇pg电子试玩平台

  • 作者:小编
  • 发布时间:2024-04-15 18:01:00
  • 点击:

  pg电子模拟器在日常的设计、评标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相对一致的标准来对设计的内容进行约束和判定,但是如何确定标准,如何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是比较困难的。在设计行业特别是园林设计行业,已经存在一种共识,那就是难以确定主客观标准。一直以来,缺乏判断标准和将判断标准主观化,成了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和设计评审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1.1关于标准的概念。标准在《辞海》解释为:“衡量事物的准则。如:取舍标准。引申为榜样、规范。”正常来说,国标、行标是行业内的一种共同约定的规范和规定,对于其基本要求和内容,行业内必须共同遵守,对于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来说,这是设计行为的下限,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同时,国标、行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范围和内容可以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进行发展、修改和扩大。但是,在没有颁布新的国标、行标之前,行业还需共同执行原有的标准。

  1.2我国有关的风景园林设计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风景园林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如《园林术语标准》、《园林制图标准》等,但是这些标准大多是针对整个行业的,包括设计、管理、施工等多方面。然而在设计方面,更多是“规范”而不是“标准”,如《公园设计规范》等。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比,不健全、不完整的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标准体系,在客观上阻碍了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导致在该行业中大量存在“是”与“非”、“好”与“不好”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在经济规模上看,风景园林行业目前虽然行业规模比较小,但却异常“火爆”其极快的发展速度、复杂数量极大的参与人员,在全世界范围内用空前一词来形容也不为过。以至于澳大利亚等设计任务并不多的国家也纷纷有“园林”或“景观”设计大师来到我国参与设计项目,甚至属于城市国家的新加坡,也令人吃惊地出现很多的设计大师,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在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咱有极大的市场份额。这种现象辩证地看,对于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正向的影响,即国外设计师的到来,可以为我国带来一些新的概念或相对成熟的技术;二是从负向影响来看,也可能使我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盲目地引入和广泛地应用一些并不适合我国国情的设计概念或内容。关键的问题在于,国外的设计内容或设计者本人,不管是能不能符合设计要求,也不论是否符合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都不重要,一般国人总感觉“洋”的东西就是好的,只要与“洋”沾边,“是”与“非”的标准就都不存在了,就都是好的,然而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国人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这一问题,并追念在转变着一偏颇的观念。

  客观地讲就目前的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均缺少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二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转贴于 (四)广泛性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正如前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构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已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做深入细致的研究。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

  [2](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0

  城市具有居住、工作、交通与休闲四大功能,城市交通是联系城市居住、工作与休闲的纽带。在城市绿地系统分类中,道路绿地属于附属绿地类别。道路景观除了为公众提供愉快的交通体验外,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城市规划师凯文林奇将城市景观组成分为5个组成部分,道路是其中之一,对城市景观形象具有重要影响[1]。我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了加速阶段,城市的迅速扩张,大量的城市开发区域建设都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现阶段许多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2]。道路景观单一、乏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3]。研究道路景观设计模式及其组合方式有助于促进道路景观设计的多样性、科学性和规范化。许多学者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进行了研究,城市道路绿地属于带状空间,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到景观的整体性、节奏感、韵律感[4],还应注意尽量发挥道路的生态效益。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重要的内容,植物景观多样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景观效果[5]。道路绿地景观的文化内涵也是设计中应予以重点考虑的内容[6],通过融入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特色提高景观的品质[7]。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人性化,使道路景观充满人情味,成为具有生活气息和美学规律的空间[8]。提高绿视率也是道路绿化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立体配置、垂直绿化、提高常绿植物的比例等可以提高道路绿视率[9]。 1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模式 1.1高低间植 高低间植是一种层次化的景观设计模式,即将植物按照控制高度进行间隔布置。可以采用高大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多层次相间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乔木、地被的单层间隔方式。高低间植使道路景观空间高低错落、旷奥结合,并且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同时,树木的使用比例较高pg电子试玩平台,生态效益也较好。 1.2图案模纹 图案模纹是将植物、通常是灌木按照一定的图案栽植后进行修剪、定形,形成美观的造型。这些图案或者有一定的寓意,或者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图案模纹或规则、或自然,规则式可以采用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图案或者组合的形式,具有简约的美学规律,整洁大方;自然式可以采用飘带、浪花、卷草等图案,整洁流畅具有动感。图案模纹通常修剪成高低错落的层次,改进立面景观效果。图案模纹为主的道路景观设计空间开敞通畅,但是缺点是高大乔木的用量较少,生态效益不够显著。 1.3地形起伏 地形起伏式可用于较宽的绿化带中,通过人工塑造微起伏地形,使景观更加柔和细腻。微地形既可以设计成连续带状,也可以间隔设置。地形上进行植物种植,高低自然搭配,更显道路绿地的自然气息。地形起伏设计应注意控制高度和排水。 1.4生态林带 生态林带指绿化带的种植以高大乔木为基调,形成连续的绿道。该模式绿量大,生态效益显著。生态林带的植物配置可以是规则式或者自然式,规则的树阵可以强化道路的走向,整洁大气;自然式种植则郁郁葱葱,一派自然风光。林带的组成可以是单纯林也可以是混交林,单纯林整体性强、整齐划一,缺点是林相单一,并且抗病虫害能力较差;混交林林相丰富,景观多变,并且有较强的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1.5自然群落 自然群落种植是将植物在平面上按照近、中、远,在立面上按照高、中、低的方式对乔灌草进行配置。配置时应注意要采用密植分层的方式进行搭配才能够保证突出“群落感”。自然群落配置方式应对植物的种类进行缜密选择,减少植物对生态环境因子的竞争关系,同时呈现出丰富的季相变化和景观变化。自然群落配置应控制好林冠线的形式,使其高低起伏并富有一定的韵律。 1.6宽带游园 宽带游园用于宽度较大的、可进入的道路绿带。宽带游园设计整体结构采用路径加节点的方式,即采用或规则或蜿蜒的人行步道,将若干个景观节点连接成一个整体,景观节点的距离根据道路的长度每隔200~500m一处,可以作为公众休憩、休闲、活动或者赏景的空间。宽带游园在道路交叉的入口处应设置广场并强化入口景观。宽带游园的植物配置以自然生态式为主,增加城市绿量。 1.7文化主题 文化主题式通常位于城市的重要道路绿地中。园林景观路的绿地率较高,为文化主题式景观设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文化主题式的设计类型有以下几种:小景点缀式,在分车绿化带的端头采用置石、雕塑、树桩、立体花坛和植物搭配的方式,形成精致的街头景观;历史文化主题式,对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进行挖潜,以带状的形式组织在道路绿地中。 2模式控制因素与组合方式 2.1模式控制因素 景观设计模式可以划分为7种类型,但是景观表现却千变万化,主要在于设计模式的控制因素有多种,通过控制因素的优化组合使模式的景观形象各不相同(表1)。 2.2模式组合方式 城市道路景观由中间分车带、两侧分车带、行道树绿化带和侧边绿化带组成。景观的组合应突出整体感并具有丰富的景观。在组合上,4条绿带的植物配置应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避免呆板。表2列举了几种设计模式相互配合的组合方式及其景观特色。 3结论 3.1景观设计模式研究促进道路设计规范化 国家住房与建设部2006年颁布了《居住区景观设计导则》,用于指导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国家也出台了《城市道路绿地设计规范》,但是该规范主要是控制道路的绿地率等指标,对道路的景观设计指导作用较小。道路绿地景观设计有必要形成较为规范的设计模式,这并非不鼓励创新,而是使道路绿地的景观设计有章可循,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pg电子试玩平台,形成富有特色的道路绿地景观。#p#分页标题#e# 3.2景观设计模式组合促进景观多样化 城市道路绿地的4种绿带形成整体景观形象。若采用单一的绿化模式则使景观单调乏味,通过选择不同的绿化模式并有机组合,可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景观面貌。这些组合或者规整大气、或者自然生态、或者自然与规整形成强烈对比、或者融入文化气息、或者开放适合游赏,使城市道路绿地不仅仅起到交通组织的作用,增加城市道路的可识别性,也可以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为城市中的公众提供愉悦的绿道体验。

  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设计上虽为三个不同的专业,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规划设计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是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停车位、地下车库范围、地下车库出入口、小区出入口位置、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以及各种综合管线的布置等方面的控制。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高度、建筑立面、建筑平面布局以及建筑风格及建筑效果等方面的控制。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规划设计基础上对小区内的景观绿化及设施进行专业的详尽设计,包括景观构筑物、室外家具、小区室外景观亮化、绿化及景观相关的水、电、结构设计等。

  规划设计是三种设计的前期,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住区,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景观设计则是对以上两者设计的充实和补充。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目前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上,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因为先于景观设计,往往是已经进场进行建筑施工了,才开始进行景观设计,这就造成了后期景观设计上存在很多被动因素,无论是与规划布局上还是与建筑设计上,都存在着衔接和协调的问题。现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协调进行分析,以供探讨。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往往只关注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位等硬性指标,而往往忽视规划布局的合理性,造成后期的景观设计只是见缝插针,景观缺少连贯性和均好性。而建筑设计则往往只关注是否符合消防规范、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是否做到最大限度的经济节省,造成后期景观设计时不得不对建筑出入口、建筑突出物等进行避让和做出掩蔽。总之,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往往忽略了后期的景观设计及景观效果,致使后期景观设计非常被动。

  在某些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有些路网结构不合理,造成景观带被切断,车行道路与人行道路交叉。有些规划道路出现从这个出入口可以直通通看到另一个出入口,或者小区主入口直对着小区内的围墙,缺少景观的对景设计和景深设计。有些地面停车位则跟随道路设计设置在影响居民出行不便及对一层住户生活有影响的位置。这些便造成后期园林景观设计不得不重新调整路网结构和地面停车空间,而且需要重新向有关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进行变更报批,以至于影响了工期。更有甚者是建筑已经施工,路网无法调整,并且在批复的停车位总量上,因为地下车库已经施工,地面有影响住户的车位在有限的空间却又很难调整,致使景观设计上只能对这些弊端进行遮挡。有些地方不控制地面车位数量,造成开发商一味为节省资金,紧缩地下车库空间,使得地面上车位很多,景观上非常不好设计。

  室外综合管网的设计往往也是只依照批准的建筑规划总平面进行,而不考虑景观设计。造成路上很多管井盖,车行在上面非常不舒服。有时甚至楼栋出入口前就有很多管井,一出门迎面是高大的风井,地下则是一个个井盖。突兀的风井,有时因紧临道路或广场等无法进行景观遮挡。

  建筑风格是在建筑单体设计时已经被当地主管部门批准了的,而后期的景观设计应该是结合建筑风格设计的,但在有些地方却存在着欧式风格的建筑搭配中式风格的景观或部分中式景观元素,如亭子、围墙等。虽然都是小的景观元素,但不协调的风格却让人感觉很刺眼。

  小区规划虽然是在控规指导下进行的,但一个片区好几个开发单位,各个开发商只考虑自己地块的平面布置和自己喜好的建筑风格,而不顾相邻地块的建筑和景观延续性。虽有主管部门把控,但因为一个片区的开发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一是建筑风格的时效性,再是领导的更换等等因素造成一个片区好几个风格,中西冲突、繁简冲突等。总之小区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环境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有机整体。建筑设计应结合规划设计理念,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作为住区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反映出住区的文化和内涵。它的好坏对一个小区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

  景观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景观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不应仅仅作为辅助,应先行参与到整个住区的设计中,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在整个设计环节中都要参与进来,提出景观的思路和设想。

  规划设计是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住区的主要物质基础,景观是整个住区的精神,三者相辅相成。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整个区域相适应、相协调。

  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新的学科概念,是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词。从学科分类及组合结构来看,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科与艺术设计学科的交叉学科。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它有别于景观规划设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今全国各高校很多美术及艺术设计专业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方向,并在传统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进行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嫁接,学科结构中融入了部分景观设计的内容。客观地讲,目前中国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探索阶段,从学科概念、学科性质到学科实践范围缺少一定的系统性、明确性和指向性。那么什么是景观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与景观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景观学体系中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笔者将就以上问题,从景观学的引导、多元系统设计、学科价值取向的目标定位以及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进行系统的论述。

  景观学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landescape或者称为landscapeArchiteture,“景观”一词早期源于风景绘画,1885年丁·温默将其引入地理学,成为地理学术语,指特定区域或者类型单位的统称。

  景观学是一门跨越了多个领域的复合系统学科,涉及到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生态、地学、农学、生命、社会、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学科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应用学科,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将景观学这一复合系统加以归纳,那就是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城市建筑环境系统、人文社会环境系统所构成的并且跨越了三个环境系统的空间层次关系体。从景观艺术设计反观景观学体系,我们不难看出,景观艺术设计是作为景观学系统的视觉组织形式而存在的,是景观学展现其构成系统的手段,借助这种手段将各景观要素组织起来,以期最终获得与环境和谐统一高品质的景观形象。景观艺术设计依托景观生态学,通过对自然的尊重、表达,展现生态环境的和谐与优美,依托景观建筑学,创建城乡宜人的环境空间;依托景观人文学,表达人类行为心理的精神寄托及愿望,景观艺术设计成为景观形象高品质化生成的驱动力。

  就景观学而言,景观艺术设计是景观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狭义的景观定义,是微观层次意义上的景观设计,在体现景观形象的创作上常常成为景观形象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景观艺术设计也涉及到景观学内容本身,但它更多的是遵循景观学的引导,关注景观形象要素,对各景观环境系统空间进行艺术化处理,其核心任务是协调人与环境空间视觉形象的关系。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构成了一个交叉融合的设计系统,它是运用艺术融于景观科学的手段来协调景观形象在环境空间的发展关系问题,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它融合了园林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成熟经验,以其艺术的视野,从系统、和谐、优美的角度,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景观形象的创新问题。

  景观艺术设计在景观学的引导下,依据艺术和谐原则干预协调各景观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均衡关系时,更强调景观生成时对人精神上、视觉上、生理健康上的基本需求,通过景观环境空间艺术的创作,用以提升、陶冶公众的视觉审美经验。可以说,景观艺术设计也是一种改善人们使用与体验户外空间的艺术创造活动。

  景观艺术设计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聚居环境空间艺术的两个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从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室内设计起步,以室内室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为核心,注重环境空间的自身形态,以及环境艺术的具体样式。而景观艺术设计更强调环境空间的综合形态、环境艺术的复合样式、环境表述的多层空间,具体表现在多元系统设计下的互融与综合。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城市、广场、街道、园林、建筑、壁画、广告、公共设施等环境空间看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们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个体出现,然而解决上述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实现的二次创造。景观艺术设计涉及到园林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生态学、材料学、心理学、民俗学等学科,并将这些知识纳入到景观艺术生成的总体设计系统之中。

  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所构成的复合设计系统,由于景观艺术设计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常常表现出设计内容界定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其中包括基于景观空间形态的视觉系统设计,融于区域景观精神的形象系统设计,反映区域文化特征的风格样式系统设计,以及关注人的行为、心理的人文关怀系统设计等等。各系统之间相互融合与交叉,共同构建起景观艺术设计的复合设计系统。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呈现为多层性的表述特点,表现在从微观意义层面上的景观设计为主体到中观意义上的景观规划、宏观意义上的景观策划的多层与协调。

  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观念呈现出广泛性,《亚太景观》一书在导言中谈到现代景观设计带来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所有这些凝结成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广泛的设计观念构成了景观艺术设计多元系统设计的哲学基础。

  广义上讲,景观艺术设计同样属于艺术设计学科的范畴。艺术设计是由多个与艺术有关的设计学科所组成的学科群,它涵盖了当今所有与艺术有关的设计活动,其中包括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染织服装设计等。景观艺术设计就艺术本体而言,与其他艺术设计门类一样,是按照艺术设计学科规律而运行的。但是,景观艺术设计是在景观学的引导下的设计门类,因此,它有着明晰的景观学特征,景观学的学科内涵决定了景观艺术设计的独特性。景观艺术设计在具备了艺术设计学科特质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将景观学系统中的生态学所涵盖的内容作为学科环境系统的基础,将生态文明融于设

  计之中,并将其作为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为目标定位的。从某些方面讲景观艺术设计也可以称为生态景观的艺术设计。

  把生态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崭新的艺术设计目标是景观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它不是单纯的学术思潮的流变,而是源于人类对生存状况的担忧,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矛盾所激发的环境形态的演变结果。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在帮助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拓宽研究范畴的同时,也使景观艺术设计的内涵得到了扩展和丰富,在生态为先价值观的指导下,人们开始重新确定健康的生存观,逐渐认识到生命与美的相互依存性,健康的生命是美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观艺术的必要支持系统。逐渐确立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完美统一为目标的生态景观艺术之美,为景观艺术设计带来景观视觉空间形式之外崭新的美学标准。生态学的内容包括对生态系统外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结构与元素、直观与精神、情感与理性等多层面的生命体验与创造,当代景观艺术之美实质上,在包含艺术设计所拥有的艺术性、实用性、多元性、创新性的同时,更多的是融入了生态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它是一种健康、质朴、理性的生命之美。景观要素的健全之美,生态系统的秩序之美,生态要素的多元丰富、生态结构的有序运行成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表现与再现的对象,成为超越外表形式,区别于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新审美要求。

  另外,生态价值取向也改变着景观艺术设计实践评价标准。对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考察不仅仅是在形式、形象上,而是对景观空间系统内在品质的评价,更多地关注景观功能、人文、效率、生态等多种价值的平衡。除了景观艺术设计成果的艺术性之外,景观的可识别性、舒适性、心理满意程度,对活动行为的支持程度等都成为新的景观艺术设计评价标准,特别是景观生态现状的健康程度、生态景观的安全性等评价标准的引入都使景观艺术设计有了更新的评价标准,并为当代景观艺术设计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支持。

  正如上文所述,景观艺术设计学科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其实践范围广泛,内容综合而庞杂,既涉及到景观空间的各个层面,又融合了环境要素的全部内容。但是,如果只是从广义的概念出发而缺乏具体目标的限定,景观艺术设计学科建构将会一直处在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高校增设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后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即在庞大的景观学科中,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范围或者说它的实践主体是什么的问题。

  纵观景观学科的实践范围,不难看出景观学科涉及到自然生态、城市环境、人文社会的全部内容,包含着从宏观景观到微观景观的各个层面。可将其归纳为宏观层面——景观策划;中观层面——景观规划;微观层面——景观设计。

  宏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建立在经济、旅游、生态等专业的基础上,包括进行大规模的景观生态保护、治理改造、景观资源开发、旅游策划规划等。这类景观实践主要侧重于景观前期的策划。核心是协调土地的利用与管理。是在大规模、大尺度上进行景观体系的把握,具体项目有:区域控制性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规划等。策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中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是指有一定的规模,涉及到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生态及地方特色整体风貌内容的较大型景观规划,包括与人类社会、文化相关内容,以及生态、历史等多学科的应用。规划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微观层面上的景观实践主要指规模尺度较小,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景观环境设计,包括城市地形、水体、植被、建筑、建筑物以及公众艺术品等等。设计对象是城市开放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商业街区、居住区环境、城市街头绿地以及城市滨水地带等。其目的在满足景观环境功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提高景观的艺术品质,以此丰富人的心理体验和精神要求。设计是这一层面的实践主体。

  通过以上景观学科实践范围分层及各层次完成的主要任务,可以看出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主要体现在景观学科的微观层面的内容上。它主要应包括:针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设计;针对建筑环境、庭院环境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园、园林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的艺术设计;针对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景观的改造与更新设计等。

  当然景观艺术设计是一个多层次相融的关系体,从宏观、中观到微观不可能截然分开,尤其是中观和微观景观有着交叉联系,直接作用于景观艺术空间内容的生成。之所以这样划分,是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景观空间不同层面的渐进关系,较清楚地说明景观艺术设计的实践主体范围。

  近年来,景观艺术设计伴随着中国城市景观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人们对城市景观艺术形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短短几年已发展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设计门类,然而与“遍地开花”的景观艺术实践工程项目相比,其学科发展与理论建构显得相对滞后。正因为这一缘故,景观艺术设计面临着许多课题,从学科观念、支撑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体,都有待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毕竟它已经成为当今设定该专业培养方向的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1]景观教育的发展与创新——2005国际景观教育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美)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在办公设施日益改善的情况下,高等院校的办公环境规范化建设更显重要,即行政效率、工作效率和组织效率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如何充分利用良好的办公设备,提高工作效率,超前思维,开拓创新,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团结和谐、长效、持续发展的氛围,是众多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管理规范化等方面对高等院校办公环境的建设和规范化作以探析,并试图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使办公环境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为高等学校快速步入良性、高效、健康发展的轨道,做出应有的贡献。 高等院校工作质量的优劣取决于态度的端正与否,规范、优美的工作环境也与态度息息相关。公共环境卫生,自觉营造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办公环境。健全室内外环境卫生制度、制定卫生管理考核制度,同时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形成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依据规范化的指导思想我们对沈阳市职业教育园环境设计进行景观设计 。

  1、鲜明的立意“人文、自然、现代”的设计理念,强调植物景观效果,利用校园文化为主题立意,文化中心景观绿地利用雕塑的形式,融入了大量的人文信息,充分表达出校园的文化氛围,力求开拓创新的设计理念,突出办公环境的规范化建设重要性;

  2、强烈的形式感、本设计的平面构图以规则线条为主,将它们纵横交错形成主体景观框架,具有时尚的现代风格,且与景观小品的造型相呼应,形成独具个性的现代艺术景观,使之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办公环境日趋优化特色;

  3、完备的功能、设计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设置了多处功能性空间,满足人们休憩的需求,设施完善,利用植物造景来突出景观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各种相关元素,丰富景观及功能内容。

  总体设计风格力求简洁、大方、明快。在细部处理上,注意植物生长习性,花期、花色以及树形合理搭配,力求设计精致,在规划环境中创造出各具特色,而又具有较高园林艺术水平的校园植物景观。

  在植物选择上,遵循优先乡土树种的适地适树原则,使其具有最佳适应性,生长发育良好、病虫害少。其次,水土保持能力强,生物防护性能好。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层次感,来形成较好的植物景观和长期稳定的生态效果。

  在景观设计中,以经济实用为原则,尽量降低造价和后期绿化管护费用,选择植物材料时,尽量选择易于施工、便于养护的品种,达到在充表达设计意图和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投资的目的。

  建成的沈阳市职业教育园文体及生活服务中心位于蒲河大道南侧与二0三国道西侧,规划占地面积4.2公顷。

  院内形成的建筑有体育馆、训练馆、生活服务中心、会议中心、图书信息中心pg电子试玩平台、计算机媒体制作、教学实训楼,现状土质较好,地势相对平坦,位于东北角有开阔的空地利于栽植植物的区域之一。

  一环:一条环形路为主轴线,是一条文化轴,情景雕塑、植物造景文化充分体现校:园活力氛围;

  1、经济性:经济性原则,大小经济品种搭配使用,景观树种与经济性品种搭配使用;

  2、适地性:本土化原则,乡土树种为主,展现自然特色,保证成活率,达到适地适树的原则:所选树种必须能适应该地区的立地条件,应根据其自然条件选用不同的树种,基本上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相结合以及速生与慢生,落叶与常绿相结合的原则;

  3、 景观性:整体性与特色性原则,整体景观自然,流畅体现城市美景,区段景观具有特色,展示城市的热烈的迎宾氛围,给人以丰富的景观感受。整个的植物搭配做到层次丰满、色彩丰富,营造疏林草地、密林草地景观、幽静舒适的公共休闲空间,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结合的原则 。园林植物能形成不同的景观,给人以视觉、嗅觉、听觉上的美感。运用植物的动感、质感、色彩来软化建筑的硬线条,使其变得柔和自然,满足人们追求自然的心理需求;

  4、 快速成型,稳定发展原则,速生与慢生品种搭配使用,引入品种与自然物种生态稳定。

  1、果树种植区:利用几处原有果林位置,增加果树品种,春季赏花,秋季观果, 并开设采摘区,让人们体验丰收和自己动手的乐趣。品种:山杏、桃等;

  2、背景林种植区:考虑北方特定的环境气候等因素,大部分位置,选择适合本地生长、抗性强、管理粗放的经济树种,合理进行配置,形成一树种或多树种混交林形式的大片背景林带,林下种植当地的野生性强的野花品种,形成自然山林景象。降低后期养护成本,增加绿量,使校区更具生态性,形成生机盎然的动植物景观,一同构成生物多样性绿地生态系统。品种:刺槐、白蜡、国槐、油松、东北连翘、金钟连翘、榆叶梅、重瓣榆叶梅、鸾枝、珍珠绣线菊、紫丁香、黄刺玫、水蜡等;

  3、造型植物种植区:主入口区域位置重要,人流集中,在种植规划上做重点细化处理,适当增加植物品种,合理进行配置,形成优美的林缘线,营造乔木、灌木、草地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烘托建筑的景观气氛,并与其相协调,在广场周围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品种:银杏、栾树、臭椿、五角枫、紫叶稠李、紫叶小檗、金叶接骨木、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珍珠绣线菊、花叶锦带。造型植物巧妙的运用即丰富了景观有使增添校园活力。

  好的园林设计是一项艺术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就是对艺术品的真是再现,能够达到设计的景观效果就看施工是否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通过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来实现园林植物的最优组合。景观效果主要通过施工来实现,但目前园林施工中还存在的较多问题,影响了园林绿化的效果,本文重点对目前影响景观效果的施工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园林绿化景观的完美呈现提供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园林工程艺术性与现实性的完美结合。

  园林绿化景观效果的实现,离不开园林内部各种植物的完美组合,包括高大的树木、中高的灌木以及草皮等的合理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该注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利用及保护,同时也要合理引入新的植被体系,但应该与原有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和谐统一,而目前的设计中很难考虑到这一点,很多都是将原有的植被全部移除,重新进行种植,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也使得景观效果的人工痕迹较重,难以与自然融合为一体。

  植物种植过程中往往是按照施工图纸进行,但由于园林的面积较大,设计图纸有时很难准确反映全部情况,而树苗的性态也差别较大,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的按照设计的意图进行种植,从而造成施工实际塑造的效果与设计图纸有较大差别,更难以实现高低错落等空间搭配组合效果了。

  由于植物的生长特性各不相同,在没有充分考虑植物特性以及合理布置植物的分布位置下,造成了个别植物光照不足的情况,在一些园林景观中我们经常看到,在一些高大建筑群的背后或者成片密度较高的乔木群下,经常采用一些灌木和草皮,由于无法接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使得这些植物很难成长起来,影响了植物的可观赏性,也无法更好的体现出园林的景观效果。

  园林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不适合种植的地貌,必须对此类土地进行改造,但在施工中由于重视程度不高,使得花了大价钱移植的植物很难存活,在浪费的金钱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景观的效果,后期的的补植工作也不能很好的实现预期的景观效果。同时,由于后期对土地的养护不到位,也使得土壤很快失去养分,植物存活期较短,因此,保证土质的优良是保证景观效果长期稳定的重要内容。

  (1)园林苗木的合理搭配。通过构建自然、和谐的园林绿化生态系统,来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在充分利用原有生态系统的同时,将引入的树种与原有植物合理搭配,将不同高度的植物合理的进行配置,在保证高低疏密的同时也要在体量上坚持大小相嵌的原则,从而达到园林绿化的整体统一。

  (2)对苗木的径级和冠幅进行严格的规范。一般来说,对于园林中较高的植物往往都是由单株组成,因此,每一单株植物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在苗木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园林的整体效果,根据景观需要,尽量减少截头树和小径级苗圃苗的使用,在野生树苗的移植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提高树苗的成活率,通过对树苗规范化的管理以及对径级和冠幅规格的严格要求,能够有效保证移植苗木的景观视觉效果。

  只有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规范施工,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设计意图得以实现,是园林景观效果达到设计要求。规范施工程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统一的验收标准。目前我国对于园林绿化的树苗还没有明确的验收标准,这就是的在园林景观中即使同一苗木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严重影响了景观的效果,应尽快制定统一的验收标准及验收程序,只要对苗木实现严格的规格控制,才能够使得设计者的意图得以实现,同时保证了施工质量。

  (2)加强对栽植土壤的改良力度。土壤是保证植物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要实现园林植物特有景观素材的完美展示,在植物移栽前应对相关土壤进行充分的评估及科学的调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区域进行有效的改良,特别对于一些对土壤要求高的特殊植物,应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植物种植后,也要对土壤进行定期的养护,保证能够供给满足植物生产所需的各种养料

  由于目前各大城市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园林建设,从而使得相应的大冠幅类树苗配置非常需缺,因此,为了适应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新型的树苗培育方式也应尽快建立,通过在树苗培育初期,种植出满足各种规格的圃苗。通过规范苗木的培育措施及科学的种植手段实现各径级苗木在达到冠幅、冠长和枝下高等主要标准外,还能实现移栽次数的规定,最终提升整个绿地的整体景观效果。

  (1)加大对种植土壤的维护力度。由于园林的主要功能就是供游人休息、游玩,因此,很多土壤要长期的受到人们踩踏的影响,从而造成土壤出现板结或肥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加强对土壤的后期管护对于保证景观的长期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在保证土壤肥力的同时,也要保证土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加大灌木和花草的维护力度。园林绿化工程中,除了高达的乔木等,低矮的灌木及也比较多,对于修剪的掌握对于实现景观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灌木的高低来实现景观的展现,也可以通过修剪一些造型来满足景观的需要。在花境和花坛的维护上,对那些多年生的宿根草花要防止栽植后会的生长不良和退化,可以通过定期的更新,实现这类花草的景观效果要注意及时进行品种的更换和异地移栽工作的有效开展。

  景观效果的完美呈现离不开优质施工及科学的后期管护,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园林绿化建设中设计、施工以及管护的完美结合,这不仅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建设标准进行严格规范,同时也需要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监督,园林绿化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最终使得我国园林绿化事业走上快速、高效的发展道路上,为营建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园林绿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周多良. 城市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J]. 甘肃科技. 2006(10).

  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地产项目样板示范区的功能和影响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样板示范区具有很强的展示功能,其体验流线直接影响着客户的感官和心理,而示范区的景观打造对于营造整体氛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样板示范区就是真实生活范本,可以让消费者从一个样板区中体验到未来整个楼盘的生活氛围和生活方式,实现开发商在规划、建设中的消费引导意图。(引自百度词条)

  样板示范区是开发商营建的客户全程体验式营销的综合性环境,是着重从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五个方面出发,创造客户生活方式的构成情景,从而使客户对产品产生情感认同,激发购买欲望。

  样板示范区的打造,也是开发商促进品牌建设的有利措施之一,通过全面的设计及优质体验的展示,让客户感受开放式的态度,从而确认品牌价值,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由于样板示范区涉及到了各个专业及项目的操作环节,样板示范区的打造是对整个项目的试点,所涉及的各方资源,在此提前碰撞和磨合,不合理处可以及时发现和调整,为后续项目的顺利推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根据项目的类型及战略定位,样板示范区的大小及形式也会有不同,目前比较多的主要有以下两类:

  样板示范区作为整个项目的一部分,未来不做大的改建,通常由售楼处和实景样板房组成,辅以销售动线上的景观营造,使客户对项目有较为深入的认识;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可以使客户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后期的改建量不大;缺点是在操作过程中,受周边工程建设的限制较大,所以在前期策划中,尤其需要根据工程安排、施工通道和展示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定示范区范围、参观通道及样板房位置。

  即利用项目边缘的市政用地或者后续开发的用地进行营建,通常售楼处为永久建筑,日后可作为会所或活动接待中心,样板房等内容则为搭建形式,根据项目开发的进度,后续将会拆除;

  这类样板示范区的优点在于示范区的开发与总地块开发分离,便于控制总体的施工进度,参观时也不受工程影响,缺点是后续会有较大的改建费用,需要综合评定成本与工期等问题。

  样板示范区景观是整个小区景观亮点的浓缩显示,必须体现景观的主题精髓,引导设计师做出符合项目要求、切实落地的设计、对于施工效果不足处及时做出反应和指导,这些都是景观设计管理工作必须达到的要求。

  1)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样板示范区整体景观环境的塑造,必须以营销为导向,需要明确营销主题及设定的目标,以专业的手段构建主题化场景;

  样板示范区开放的时间由销售计划决定,基本无推迟的可能;鉴于景观工作全程化的特点,与各专业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景观设计管理的工作前期,就必须梳理涉及到的专业及部门,落实到各管理人员,行进中及时与之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反复;

  尽管样板示范区对于项目有很重要的作用,还直接影响到销售的成果,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的增加成本投入。景观设计管理工作前期,就应该对项目的景观成本进行细致的了解,根据成本情况,给设计单位明确任务,后续操作的每个环节,都要及时做好成本的复核工作,在方案阶段通过估算控制整体项目的软硬比和主要材料,施工图阶段则通过预算报价,确定各种材料做法、苗木品种及规格等。

  由于景观设计管理具有全程性、全面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在项目前期定位分析、设计、施工乃至最后的项目评价,都有实际工作的内容,因此要做好样板示范区景观设计管理工作,就要在各个阶段明确控制要点,有目的有效率的开展工作。

  配合主导专业对样板示范区范围的划定和策划,明确示范区展示目的和重点,引导设计顾问进行有效设计。

  样板示范区的划定和策划工作,通常由营销部门和建筑设计管理人员牵头,根据项目情况与首期推出产品的先后顺序,结合外部环境而进行选址、主题、参观动线和方式等,并就客户的敏感点提出效果要求,期间会征询其他各专业及部门的意见,并最终落实。在此过程中,景观设计管理工作必须从专业视角对其提出建议,例如划定的示范区范围,是否有利于主景观的完整体现,参观动线是否有利于展现最佳的景观资源,让客户完整体验项目特点,并能有心理上的互动。

  待示范区的主题和目标确定后,景观设计管理就应下达正式的任务于设计顾问,组织设计顾问一起就示范区内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讨论,从而更加有效的启动景观设计方案工作。

  由于整个样板示范区的进度比较急,所以留给设计的时间也比较少,通常是将项目的总体概念与样板示范区的方案同时进行。设计方案阶段,主要关注设计方案是否控制好参观动线周围的空间序列,打造可识别的道路,集中塑造形象入口,合理布置停车场和交通换乘点,参观动线沿途景观及各高潮点的营造,私家花园展示的氛围及与室内空间的过渡等等,关注细节处理。方案基本确定后,还需要及时与各专业沟通,同时需要着手确定硬质景观材料清单及定制产品的试样内容。

  针对方案过程中确定的材料清单及硬质景观样式、定制成品安排现场试样工作,确认效果和建造成本后,直接可以反映在施工图中,经确认的定制成品安排全面加工,避免反复的无效工作影响进度。对于施工图成果,需牵头组织其他相关专业共同审图,确定工作面,以免有漏项的情况发生。此阶段应将技术审图意见及成本测算优化的结果结合在正式的蓝图中,下发施工使用,避免因版本过多的原因,导致现场混乱。

  由于工期紧张,景观设计管理工作往往比较被动,要想施工阶段梳理事先设计语气效果,必须主动参与施工计划编制,并督促项目与施工方按计划实施施工作业。施工开始前,应动员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熟读方案及施工图,明确项目的景观目标;应做好现场交底工作,并清楚各个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施工过程中,除了把握大的效果外,还要参与苗木进场验收工作,并加强对细节的关注度,尤其是硬质拼缝方式、交接处,大小苗木搭配、草花配合的效果等。

  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脚步不断的加快,我国居民在其居住环境的建设以及管理的工作当中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和危机,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的比例严重失调,自然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自然文化遗产遭受蚕食以及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给景观学的正常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干扰因素。自2004年12月开始,我国高校景观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在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在2007年开始,都相应的设立了景观学相关的专业并正式开始招生。我国安徽建筑大学早在2000年到2008年这八年的原理专业的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依据传统的优势学科针对性的设立了建筑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的景观学实用性人才,并且积累下较多的教学经验。为了更好的开展传统的优势学科,为社会培养出专业的实用性人才,对景观学专业的设计课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当前,社会的发展对景观师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规划设计;第二是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第三是建设和管理。每个国家的在景观规划方面的设计师人数以及专业水准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该国家人民居住环境的质量高低,它同时也是人居环境中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二十一世纪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引导性学科。我国景观设计方面的人才培养大多都集中在农林元宵,在对相关课程进行编制的时候,对建筑类院校中有关景观类的课程体系的设置影响比较大,景观学的办学理念和背景主要涵盖了建筑类、艺术类、农林类以及地理类这四个大方面,从而产生了设计风格多样化,每个学校之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和设计风格,针对培养层次较高的景观学专业性人才有着非常大的益处。

  在农林院校当中,在软质量景观上的师资力量相比其他的工科类的院校有着较大的优势,在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社会需求当中,这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方式有着较大的优势,对建筑类的工科院校来说,它在景观的规划方面。管理方面、设计方面以及研究方面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而且具备了国土和地区景观规划,设计与和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和场地的规划、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设计和旅游规划等方面的实践能力。所以说,在当前的景观教学和实践当中,设计类的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设计类课程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不断的完善教学的方式以及对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进行强化,争取在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教学和科研相融合,老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在能方面的培养相结合,这样才能让景观学专业中的设计类的教学更加具备研究和实践的意义。

  景观学理论和普通的理论性课程以及生物学科中的课程相比,其设计类的课程具备非常明显的特点,其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着较为独特的地方。设计类的专业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即形象化的思维能力。总的来说,所谓的设计就是将设计者本身的思维和设计思想通过其所要设计的物体或者是景象,让人们从视觉感官上去了解设计者的索要表达的思想和意图,这首先就要求设计者的自身需要具备非常清晰的设计框架存在脑海当中,要是本身对自己的设计结构了解不够充分,那在观赏者的角度上对其所涉及的作品就更加无法理解,在景观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是在想象能力方面较差,那样也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进行景观学中的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传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外,对学生在设计技能方面的训练同样也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因为设计类的课程中不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设计能力,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欠缺往往会对所设计的事物产生很大的阻碍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做出必要的示范,很多时候会遇到用语言无法表述的问题,但是通过实物的演示和具体的操作就会让学生一目了然。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充分的参与到设计和讨论的过程中去,这样才会有效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课程的性质直接关系到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形式,在景观学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和双向交流,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景观学的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积极参与到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去。学生由被动的去接受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转变成主动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的学习模式,这时候教师也需要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特性进行因材施教。

  在景观学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设计项目,无论是真实的工程项目还是人为设计出来的虚拟场景,从其本身的性质上来看都属于同一种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了景观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再对实际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所解决的问题的具体方案最终必须要通过具体的图纸展现出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是一个设计人员,学生可以尽情发挥其想象力,大胆的去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将其所学的概念、原则以及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的设计当中,这样才能对实际的问题加以有效的解决。

  设计方面的工作,特别是针对景观设计工作,它要求设计者必须要具备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际操作经验。同样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同样也要求任课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景观设计理论,学生也要对设计方面相关知识进行积累,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建筑工程技术以及生物方面的知识。

  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景观专业中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体制的改革模式可以总结为:“引导、示范和实际操作”。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可以得出这种模式的教学是切实有效的。人们通常都认为景观专业设计类的课程中的教学目标并不是通过一种设计类的课程进行教学,其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教师具体讲授给学生多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到的知识是否可以真正的理解真正的运用到实际当中,学生需要学会独立的思考,还要具备自己的思想,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学会消化和借鉴。

  对学生进行引导是老师进行教学的首要任务,其目的主要是指引学生去充分了解设计课程的特性以及教学的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是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没有对其进行大概的了解,那么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只能是跟着老师的教学进度走,在这种状况下,要想使教学达到理想化的效果就会非常的困难。

  要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和掌握景观学在其所学专业中的重要位置,了解相关课程的教学特点和修完所有相关课程可以实现的目标,这事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阶段首先应该完成的任务。

  教师示范,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实际操作来进行学习阶段的初步操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用到这样的示范:首先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具体例子对其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演示一种具体的操作,并且在相关的演示过后分析和总结出与其相关的普遍性原理,然后在通过进一步的不同设计的实例对相应的原理加以有效证明。

  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这是景观学设计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最终教学目的。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通常采用以下集中方式进行,第一,课后安排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实际动手操作的任务。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当的加以“压力训练。第三,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进行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项目训练。第四,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快题考试。以上所述的教学模式经过实际的应用证明是切实有效的,但是个人的教学方式还是不能充分的弥补整个教学体系,在以后教学体制的发展中还是需要不断的完善整体的教学体制,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出最高质量的景观学设计技术的教学。

  本文主要是对景观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在实际的景观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针对景观学专业当中的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和教授两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提出了景观学专业中设计类课程在实际教学改革中所实施的政策,针对景观学专业中的设计课程的实际教学方式及其在改革方面的有效形式进行了探讨。对景观学中的设计类课程实施改革对景观专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景观学专业中的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具备较强的实用价值。所以说,增强景观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水平,对我国城市化建设和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1] 孟亚凡.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J].中国园林,2013(7)53:56.

  [2] 王向荣,林箐.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4)278:280.

  [3] 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11(4)13:14.

  [4] 丁绍刚.我国高等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现状与教育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园林,2012(1)15:17.

  [5]刘滨谊.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哲学――风景园林师的五大专业观与专业素质培养[J].中国园林,2012(1)12: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区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铸就了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房地产企业近几年开发和扩张的速度惊人,其中景观是影响居住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提升景观品质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只有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才能最迅速、最科学地达到这个目的。

  一些大型上市的房企之所以能迅速扩张,并能保证产品的高端品质,这都是得益于一套健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可以学习借鉴诸如万科、绿成、龙湖等房企领头羊的做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及地区特色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化体系。

  首先,开发商应该根据开发规模及所在地的区域特点形成自有的景观产品风格体系。常见的几种景观风格有:现代中式、现代西式、地中海式、西班牙式(英式)、东南亚式(见附图)。

  其次,企业研发部根据不同景观风格编制数字化设计任务书。数字化设计任务书的支持数据应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①研发部本身对以往景观工程分析研究的数据报告(成本分析、材料品种分析等)。②营销部根据新项目市场研究及客户端反馈的客户需求。③设计、成本、工程及招标采购根据新项目设计提出的需求。

  1.2.1制定设计框架标准。在项目策划阶段引入景观设计,根据新项目特征及投入资金套用风格标准体系中一种风格原型,在原型的基础上加入竞争点的设计。竞争点三绿化设计:多利用原生树;入口、会所、主轴及入户前节点绿化配置品种和规格;竞争点四生态技术的运用和水景驳岸的处理等。

  1.2.2制定设计任务书。根据策划阶段选定的景观风格制定新项目的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设计任务书使用说明;设计范围要点;图纸目录;图纸设计要点;关于部分规范的补充内容;提供原始地勘资料、建筑方面资料、甲供材资料及内部成本控制资料等设计依据文件。

  1.2.3设计过程控制,制定内部审图标准。审图标准有2个方面:第一概念和方案阶段审图重点;第二施工图阶段审点。

  1.3.1建立合作单位资料库(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商)。对合作单位定期评审,作为评标依据。

  1.3.2制定评标标准。前期对合作单位考察;参选单位的资质要求;技术标的标准;商务标的标准。

  1.3.3甲供材采购标准。甲方为确保效果达到预期,一些主要材料采取甲供。甲供材应多方比对,选用性价比最高的。

  1.3.4合同管理。合同交底,参与交底的人员:部门经理、项目造价师、景观工程师、景观设计师,交底的内容:工程承包范围、包干形式、重要合同条款、合同总价、工期要求、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支付管理,按合同约定节点付进度款,审核变更价款。

  1.4.1材料进场验收管理。验收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参照样板,施工单位进场后对主要铺装节点做样板段,样板通过后大面积施工;设计要求(厚度、面层处理、苗木的规格);行业规范要求;合同别要求的。

  1.4.3施工安全文明管理标准。建立奖惩措施;定期组织领导班子进行安全文明大检查;定期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文明知识宣讲。

  1.4.4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各专业规范标准(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管线预埋等);铺装贴面质量控制标准;细节质量控制标准(井盖的美化、不同部位衔接处理);成品保护的要求;苗木种植标准(如大树移植标准、地被种植不露土、草坪铺设标准)。

  1.4.5变更签证管理。对于较大的变动,必须成本部、景观工程师、监理及施工方现场取证,共同认定。

  验收流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验收部门:设计部、项目部、物业部。②验收时间:竣工后由施工单位提交申请,项目部初验后组织其它部门一起验收。③验收重点项目为硬质铺装观感质量、贴面有无空鼓、水景主体结构和管道是否渗漏、水系有无溢水、喷泉效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灯具调试效果以及树木品种、规格、树形是否按设计图,树木支撑是否牢固,隐蔽工程资料是否齐全等。

  一般开发商结算审核分为2种:委托造价咨询单位审核;开发商成本部门审核。无论内部审核或是外部审核,都需要有一套制约机制。

  景观产品风格体系由公司前期策划部主导贯彻执行和负责完善并及时升级系统。景观设计标准体系由公司规划设计部主导贯彻执行并负责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景观招采标准体系由公司招采部主导贯彻执行并负责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景观现场管理标准体系由公司工程项目部贯彻执行并负责体系的完善和更新。景观进度计划管理由公司规划设计部、招采部、工程项目部3大部门贯彻执行。景观竣工验收管理由公司工程项目部主导,规划设计和物业部配合执行。

  此环节是与时俱进的必需环节,是产品不断提升的必要环节。日常工作收集评估信息;项目结束后的经验总结;制定考核机制。为保证体系执行效果最大化,考核机制必不可少。